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,电源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就像电力系统的"左膀右臂",共同支撑着能源转型。截至2023年,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已突破20GW,其中电源侧项目占比58%,电网侧占32%。这两个看似相似的储能类型,在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本质差异。
| 对比维度 | 电源侧储能 | 电网侧储能 |
|---|---|---|
| 响应速度 | 秒级~分钟级 | 毫秒级~秒级 |
| 容量配置 | 按发电装机15%-30% | 根据电网需求动态调整 |
| 收益模式 | 发电量提升+辅助服务 | 容量租赁+电力现货交易 |
当前市场上,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(约90%份额),但新型技术正在崛起。以山东某200MW储能电站为例:
在浙江开展的"共享储能"试点中,电源侧储能利用率提升40%,而电网侧项目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,单日最高收益达80万元。这种差异化的盈利模式,正是两类储能系统价值定位的直观体现。
随着虚拟电厂(VPP)技术的发展,两类储能的界限正在模糊。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:
作为深耕电力行业20年的专业服务商,我们提供:
联系我们获取专属解决方案:
📞 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
📧 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电源侧储能侧重发电端优化,电网侧储能专注电网灵活性提升。两者的协同发展,正在重塑现代电力系统的运行逻辑。选择适合的储能方案,需要结合具体场景进行全维度评估。
家庭场景属于用户侧储能,与本文讨论的电源侧/电网侧有本质区别,建议选择5-10kWh户用储能系统。
2023年数据显示,电网侧储能单位成本约1.2-1.5元/Wh,电源侧项目因规模效应可降至1.0-1.2元/Wh。
在欧美市场,电网侧储能的投资占比达60%,主要应用于电力现货市场套利和系统调频服务。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