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能源革命浪潮下,储能项目中标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"入场券"。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,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200%,其中通过招投标程序落地的项目占比达83%。这让不少从业者感慨:得标书者得天下!
某央企在青海的200MW/800MWh储能电站项目中标案例显示,成功秘诀在于:
| 要素 | 权重占比 | 关键动作 |
|---|---|---|
| 技术方案 | 40% | 采用最新液流电池+AI调度系统 |
| 商务报价 | 35% | 阶梯式电价收益分成模式 |
| 企业资质 | 25% | 提供5个已运营项目数据 |
现在业内流行"投标即设计"的理念,这意味着:
记得去年某企业在新疆项目的"滑铁卢"吗?他们忽略了招标文件中"黑启动"功能的特殊要求,导致技术评分直接归零。这里分享三个避坑指南:
以某上市公司为例,他们在标书中创新性加入:
作为深耕电力储能领域15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,EnergyStorage2000已成功交付23个省市的储能项目,其中包含8个国家级示范工程。我们的优势在于:
立即联系获取定制化投标支持方案:
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
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从数据来看,2024年储能项目中标将呈现两大特征:技术门槛提高20%、价格权重下降至30%。想要在竞争中突围,企业需要构建"技术+商务+服务"的铁三角体系,特别是要抓住虚拟电厂与分布式储能的融合机遇。
通常招标文件会规定中标后30-90天内必须开工,具体视项目规模而定。
建议控制在标书总页数的40%-50%,重点突出系统集成能力和创新点。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