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,储能电站(BESS)用地政策成为行业关注焦点。本文将深入分析政策核心要点,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,为投资者、能源企业及地方政府提供可落地的用地规划建议。
2023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《新型储能项目用地指南》明确将储能电站归类为工业用地(M类),但具体实施中存在三大特殊要求:
例如广东某200MW/400MWh项目通过复合用地模式,将储能设施与光伏电站共用土地,节省用地成本37%,这种创新模式已写入多地政策试点文件。
| 项目规模 | 单位MW用地量 | 安全缓冲区 |
|---|---|---|
| 50MW以下 | 0.8-1.2亩 | 50米 |
| 50-100MW | 0.6-0.9亩 | 80米 |
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78%的从业者认为土地性质界定模糊是最大障碍。比如某企业在华北地区遭遇的典型案例:
"同一地块被三个部门分别认定为工业用地、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,项目审批因此延误11个月" —— EK SOLAR项目总监访谈记录
美国德州实施的储能用地弹性分区制度值得借鉴:允许在商业、工业、公用事业等6类用地中兼容储能设施。国内如深圳已开始试行类似政策,项目落地效率提升40%。
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指出:"未来3年将是BESS用地政策密集调整期,建议企业重点关注县域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窗口期"
如需获取最新政策解读或项目咨询,欢迎联系:
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
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作为深耕储能领域15年的专业服务商,EK SOLAR已协助完成23个省市、总规模1.2GW的储能项目用地审批,涵盖电网侧、电源侧及用户侧全场景应用。
本文数据来源:国家能源局统计公报、中国储能联盟白皮书及企业实地调研数据,更新至2023年Q3。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